泰伯墓景点

太湖风景名胜区--泰伯庙与泰伯墓景点坐落于无锡市新吴区,是为纪念吴文化鼻祖泰伯而规划的2个独立景点。

1.png

泰伯墓

泰伯庙位于无锡梅村镇伯渎河边,景点面积0.9公顷(核心景区面积0.9公顷)。泰伯墓位于泰伯庙西北七公里处鸿山西南麓,景点面积56.00公顷(核心景区面积23.00公顷)。

2.png

相传商末周原的泰伯为避让王位,从陕西岐山来到梅里,断发文身,将兴盛的黄河流域文化带到苏南“荆蛮之区”,他推广了养畜、耕种、制器等技术,当地人民不断归附,逐步形成了“荆村”、“蛮巷”、到江南第一国家雏形——“勾吴”国。泰伯从此成为吴国的始祖,江南地区吴文化的开拓者。

3.png

相传泰伯还兴修水利,开凿了我国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河”。三千余年来,历经沧桑,伯渎河水依旧长流不息,“荆村”、“蛮巷”至今沿用未改泰伯是被载入史册的江南地区第一位开拓者。


泰伯墓

泰伯墓位于鸿山西南麓。鸿山古有十八景,原为“皇山”,是以泰伯葬此而得名。景物景观有泰伯庙、望虞亭、梁鸿墓、石云峰、白龙洞等。

2.png

据籍载,泰伯墓汉代已有人祭祀。陵墓自下而上,依山建筑。入口为花岗岩石碑坊,上书“至德墓道”,牌坊前有条石驳筑月牙池,牌坊后翠柏夹道,中间甬道通向清嘉庆时建的“拜殿”三间。殿后有三道石阶通至平台,台中有四角攒尖式的青石四棱碑亭,正面刻“泰伯墓”篆体大字。

3.png

两侧有碑记两篇,分别刻于明弘治年间和天启年间,碑后有石级至墓墩,旁有石望柱及阙各一驿(阙已毁),墓墩平面呈园形,青石筑罗城,高约2米,直径3米余,泥土复顶。整个陵墓筑有围墙,占地约3亩,基本完好,围墙外东侧山坡有“响石”碑亭,碑存,字迹不能辩,亭址,尚存二石柱,上至山脊松林间有“望虞亭”,相传为泰伯遥望常熟虞山仲雍之处,颇清幽,现亭已毁。

4.png

5.png

中华传统文化,是多民族文化的共同体。泰伯在江南地区开拓的吴文化,最早进入这个共同体的文化之一,其核心就是泰伯精神,即礼让仁孝、至德守信的高贵品质和躬耕为民、开拓进取的高尚精神。

6.png

文以化人、文以载道,吴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早已融入进吴地人民的骨血,成为吴地人民锐意进取、砥砺前行的内驱动力。

图片来源:泰伯庙、泰伯墓景点

【打印此页】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