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缂丝织造技艺

1.png

缂丝技艺自明代始,在苏州市区及周边的蠡口、陆墓、黄桥、光福、东渚等地广为流传,已成为苏州地区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一台古老的木机、若干竹制的梭子、拨子等简单工具就能将五彩蚕丝线以“通经断纬”的独特技艺缂织成一幅书画艺术织物,内蕴吴文化清丽、温婉的地域风格。

缂丝织物独有:色彩丰富、色阶齐备,图案花纹不分正反面的特色。在图案轮廓、色阶变换等处,织物表面象用小刀划刻过一样,呈现出小空或断痕,因此得名“缂(刻)丝”。

缂丝作为最早用于艺术欣赏的丝织物,素以制作精良、古朴典雅、艳中且秀的艺术特点,被誉为“织中之圣”。同时由于经得起摸、擦、揉、搓、洗,又获得了“千年不坏艺术织品”之称,被公认为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特种传统工艺美术品之一。

【打印此页】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