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山碑
国山碑,国山原名离墨山,三国东吴天玺元年(276),阳羡(今宜兴)地震,离墨山突现十丈长的石室,统治者视此为瑞应祥兆。末帝孙皓将此山封为国山,并派大司空董朝赴阳羡举行封禅大典,刻石立碑,名“国山碑”,碑又称董碑。碑高2.35米,围长3.23米,形如圆囤,俗称囤碑。碑身四周刻字43行,行25字,今存22行,每字高约5~7厘米,宽约5~6厘米。传为吴国中书东观令史、立信中郎将苏建所书。碑文篆书,叙述东吴连续发生地震等数起奇异现象,认为瑞应祥兆。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知县唐仲冕筑亭覆之。1982年重修。国山碑是现存最古老的封禅碑之一,又是我国江南地区有关地震资料的最早记录,还具有较高的书法价值。
【打印此页】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