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石湖,追寻历史的车辙,回溯悠悠石湖水曾涤荡过的土地与岁月。早在6000余年前,这里就有人类生活的足迹。在风云变幻、枭雄辈出的春秋时期,这里又一度成为春秋五霸中吴越两国短兵相接之地。隋初改革谋变,这里成为州县官署所在地,宋元时期文化繁荣,这里又因山灵水秀的自然风光和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成为文人郊居与市民旅游胜地。
越城遗址位于石湖东北岸,越城桥东,是研究苏州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和吴越文化的重要遗址,1956年即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越城遗址内涵有二,一是春秋时,越王勾践围困吴国所筑屯兵土城遗迹。清乾隆《苏州府志》中有记载,“越城一云越王城,又云勾践城。越伐吴,吴王在姑苏,越筑此城逼之”。《吴郡志》记载,越城在南宋时,“城堞仿佛具在,高者犹丈余,阔亦三丈,而幅员不甚广”。民国25年(1936)发掘,是苏州发现最早的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经探测为不规则圆形,南北长450米,东西宽400米。现尚有残存的城址,南北两面共长约30米、高4米的夯土城垣。二是土城底下的大量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是崧泽文化向典型的良渚文化过渡的见证。而遗址下层的马家浜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中层的良渚文化距今约5500年左右,稍上层出土的是西周到春秋时代的以几何印纹陶为特点的遗物。民国25年(1936),吴越史地研究会考古学家曾对越城遗址作过专门调查,并采集到石斧、鹿角等遗物,且有相关论著,发表在《吴越考古汇志》上。1953年,复旦大学历史系师生也曾至越城实地调查,采集到很多陶片。随后华东文物工作队、南京博物院等先后至此,对遗址进行测量和调查发掘,采集有石锛、镰、陶网坠、豆、铜镞和陶片等大量遗物。
关于石湖附近的遗址,其实前人也早有关注。北宋苏东坡曾作《顺济王庙新获石弩记》,中有记载“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四月中午,轼自儋耳北归,舣舟吴城山顺济龙王祠下,既进谒而还,逍遥江上,得古箭镞,槊锋而剑脊,其廉可刿,而其质则石也。……轼不敢私有,而留之庙中,与好古博雅君子共之”。元代高文度《越城》:“古意犹堪吊,南湖不惮遥。阖闾开国地,勾践进兵桥。城鄂高低黍,英灵旦暮湖。苍茫遗独立,斜日下渔樵。”
文/图:苏州市石湖景区管理处
注: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