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锡惠山古镇南朝古刹惠山寺香花桥侧南侧,邹忠公祠旁,寄畅园对面,有一个祠堂叫李忠定公祠,它是纪念南宋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无锡人李纲的祠堂。这个祠堂的历史悠久,最早建于锡东李纲读书之地胶山北麓,后废,明代重建。明正德年间,无锡人,南京礼部尚书邵宝在惠山开办尚德书院和二泉书院,刻“五贤遗像”以纪念这位先哲。邵宝去世后,其家人又将李纲祠建于邵宝邵文庄公祠内以示崇敬。清代,李纲后人在惠山上河塘择地建祠。到了清代康熙五年,也就是公元1666年,才从上河塘移建到惠山寺日月池畔,乾隆二年(1737)年奉敕修缮,现在祠内现有遗存的碑记。现在的李忠定公祠是2006年以后在原址重建的。
“孤忠伟节,一世之伟人”,这是南宋儒学大家朱熹对李纲的高度评价,现在惠山李纲祠堂里挂着一块红匾“一世伟人”四个大字,出典就在这里。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秉持“入则孝、出则忠”的道德价值观,士大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能够舍身为国,可谓一世之伟人。在李纲100多年后的文天祥评价前辈李纲 “处之不常,为苍天频卜。”文天祥也是一个像李纲一样的民族英雄,为抗元而坚决不投降,载入中华伟人史册。南宋以来,李纲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受到褒扬,成为民族英雄的代表。清代名臣林则徐说:“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周恩来总理概括为:李纲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民族英雄,宋朝一位有魄力有才干的宰相。
那么,李纲是谁呢?他到底有什么样的功绩呢,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一起学习和分享李纲和他的故事。
李纲,出生于公元1083年,他字伯纪,号梁溪先生,无锡人。他是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
李纲祖籍福建邵武。自祖父一辈起迁居无锡,他的父亲李夔,通晓军事,曾随吕惠卿抵御西夏来犯有功,官至龙图阁待制、京西南路安抚使。
李纲“自幼有大志”,在县学、州学读书的时候成绩优异,他喜爱诗赋、关心政事,常被长辈夸奖,认为他将来一定是大才。14岁的时候,李纲随父亲到西北延安抗击西夏。他年纪虽小但很勇敢,亲自在城墙上跃马奔驰,表现出英雄气概,鼓将士勇气,令敌人胆战心惊。这也为后来他指挥东京保卫战、显示军事才能奠定了基础。
李纲是无锡人,他早年在无锡东乡的胶山读书,并在胶山寺旁建三间书斋,与僧人交好,谈文论武,切磋学问,为其一生的学问和成长奠定良好基础。他对家乡很有感情,绍兴年间,他在政务之余,回到家乡胶山,为寺院亲笔题词“崇亲报德”,表达他的心志。明代无锡尚书邵宝对李纲非常敬慕,曾为胶山的李纲祠堂书《胶山重建宋宰相赠太师谥忠定李公祠堂碑》,推崇李纲的事迹。
李纲19岁时,母亲去世。他在家乡惠山上为母亲筑庐守墓三年。亲情感动乡里。空余时间,他在山上种植松树十余万株,留下惠山大松坡这一名胜。
李纲22岁时,入京师太学深造七年。政和二年(1112),李纲进士及第,这年他30岁,正是而立之年。不久,授镇江教授。政和五年(1115),他官至监察御史兼权殿中侍御史,即因议论朝政过失,忤逆权贵而被罢去谏官职事,改比部员外郎,迁起居郎。宣和元年(1119),京师大水,李纲上疏说阴气太重,当以盗贼外患为忧,被朝廷认为议论不当,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
朝政黑暗,郁郁不得志的李纲回到家乡无锡,在梁溪河边筑宅园“梁溪居”,有心远亭等八景,寄情山水,有隐逸之意。李纲39岁时他父亲去世,李纲将其父母合葬在惠山上,丁忧三年期间,又在原万松林中继续植树,使其规模更加壮大,使惠山更加葱郁,造福桑梓。
由于李纲的谏言和才能,宣和七年(1125)七月,李纲被召回朝,继续担任太常少卿。是年冬,金兵毁约,分两路攻宋,完颜宗望所率东路军一路攻占燕京,直逼宋都开封,兵临城下,朝廷上下一派慌乱,众大臣议避敌之计。宋徽宗一面下罪己诏,一面命皇太子为开封牧,把他推到一线,自己好南逃。满朝文武,全无主意,这样不负责任的态度显然是难以守住京城,甚至是要亡国的。
在这紧迫时刻,李纲挺身而出,以血书力谏,认为巨敌当前,金人猖獗如此,当务之急一定要全力抗金。首先要正名分,宋徽宗要传大位给太子赵桓,让赵桓继任皇帝大统,担当起国家大任,这样才能名正言顺,招徕天下豪杰,领导全国人民全力抗金。
李纲这样的血谏也只有他想得出来,哪有大臣劝皇帝退位的?翻遍中国历史也没有呀,这可是灭九族之罪呀。而李纲一心为国,舍身取义,坚决抗金,真可谓“孤忠伟节”。徽宗赵佶终于被李纲所感动,决定退位,传太子赵恒即位,是为宋钦宗。李纲遂被任命为兵部侍郎。
赵桓(宋钦宗)即位后,金兵进击,东京吃紧,宰相白时中、李邦彦劝小皇帝逃跑。赵桓也十分担心金兵而动摇。此时,李纲挺身而出,说太上皇传位给皇上,正是为了留守京城,陛下怎么能走呢?白、李两人说,敌军声势浩大,哪能守得住?李纲说京城的城池比哪里都坚固,又是国家的中心,文武百官都在这,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哪有守不住的道理?如果这样坚固的城都守不住,天下就没有可守得住的城市。听听李纲说得很有道理,宋钦宗就问,那谁能担当起守护京城的重任呢?李纲说,国家平时用高官厚禄供养着大臣,现在正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白时中、李邦彦身为宰相,应该担当起守城之责。白时中一听就怕了。
李纲对钦宗皇帝说,如果陛下不嫌我没有能耐,派臣来带兵守城,臣甘愿用生命报答国家!李纲的话说动了钦宗,遂命令升李纲为尚书右丞,负责开封的防御。李纲率领开封军民及时完成防御部署。而此时,白时中、李邦彦等人还是想劝钦宗逃跑。第二天上朝的时候,禁军分列两边,车马已经备好,就等皇帝来了好出发。李纲闻讯,就大声怒问禁军,你们到底愿不愿意守卫京城,还是想做逃兵呢?将士们一听,齐声高喊,愿以死保卫京城。于是李纲和将领们一起进宫劝说钦宗留守,说昨天皇上昨晚答应要留守京城,怎么现在又改变主意了呢?很多禁军将士家属都在京城,不愿离开,如果强迫大家一起走,万一他们不肯,半路上逃散,金军追来,谁来保卫皇上呢?钦宗一听觉得逃跑风险也挺大,不得不答应留下来。李纲趁机给大家说,皇上决定留守京城,以后谁要是再提逃跑,一律处斩。禁军们听了,欢声雷动,齐呼万岁。
李纲被皇帝任命为亲征行营使,给予他一切便宜行事。李纲亲自登城督战,三天内就完成布兵12000人的阵营,立志击退金兵,表现出他杰出的军事才能。金帅完颜宗望见开封难以强攻,转而施行诱降之计,派人与宋朝议和。但开出的条件十分苛刻,他们提出要宋朝赔给金人金500万两,银5000万两,绢100万匹,还要割让太原、中山、河间等三镇土地。更无耻的是竟然要宋钦宗尊称金朝皇帝为伯父,还要宋朝的亲王宰相到金营去做人质,简直是欺人太甚。但是,宋钦宗是被打怕了,他一心想早点议和,就全部答应了金人的条件,而李纲主张尽量拖延时间,等援兵一到就可以反击金兵。
宋廷弥漫了屈辱投降的气氛。李纲因坚决反对向金割地求和,被宋钦宗罢官。太学生陈东等上书请愿,要求惩办奸臣,恢复李纲职务,由于开封军民愤怒示威,迫使宋钦宗收回成命,李纲才又被起用。完颜宗望因无力攻破开封,在宋廷答应割让河北三镇之后,遂于靖康元年(1126年)二月撤兵。开封守卫战在李纲组织下获得胜利。李纲因保卫京城有功,授知枢密院事,封开国伯。钦宗还将惠山寺赐给李纲作为他奉祀父母的功德院,现在惠山寺的金莲桥传说就是当年功德院留下的遗物。
好事不长久,由于权奸的构陷,李纲还是遭贬谪被迫出京,出任扬州知州。后来一贬再贬,最后被贬到重庆。金军大举进攻,徽宗钦宗被掳,作为人质押往金国,是为靖康之耻。北宋遂亡。
南宋建炎元年(1127),宋高宗赵构任命李纲为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至拜为相,加封开国公。李纲力图革新内政,加强战备和改革政治,起用宗泽、张所等杰出人材。朱熹评价李纲的政绩时称,正是由于有了李纲这个人做宰相,南宋才成为朝廷。李纲的行为引起朝奸们的不满,他尤其是坚决抗金及反对投降活动,为宋高宗及汪伯彦、黄潜善所不容。宋高宗听信馋言,贬谪李纲,说他为国贼,罗列他的罪名有十条,在此情况下,李纲只好辞职。李纲任相仅七十五天。
李纲罢相后不久形势急转直下,大部分州县被金兵所占,赵构只好逃往扬州。
李纲被贬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杭州洞霄宫。李纲从河南往杭州途中,从运河一路南下,路过家乡无锡,正遇乱兵兵临城下,李纲当即和弟弟与无锡县令郗渐成功劝说乱兵不要入城抢劫,后乱兵改到常州劫掠,而这一举动竟然又成为政敌诬陷李纲的一大说辞,李纲被勒令不准在家乡无锡居住,被免去一切职务,去湖北鄂州安置。其后,李纲处于流放状态。直到1130年才有所放松。
绍兴二年(1132年),李纲又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李纲几经沉浮,无力改变朝政,只好回福州安养。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于楞岩精舍,李纲病逝于福州后,本欲送回故乡,但是路途遥远,坎坷难行,只得葬于福建怀安(今闽侯县)桐口乡大家山。高宗追赠少师。葬于福州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
李纲生平有多部著作,计有:《易传内编》十卷、《外编》十二卷,《论语详说》十卷,又有《靖康传信录》、《建炎时政记》等文章、诗歌及奏议百余卷,后来皆收《梁溪全集》中。
李纲对家乡无锡一往情深,他喜吟“家乡在望已可喜”“我家梁溪富溪山”,他希望能回到家乡居住在梁溪河边,可是朝廷就是为难他,不准他回家乡。李纲作为一个杰出人物,也只能通过他的诗作来表达他的心声:“不愁芒屦长南谪,满愿灵旗助北征。酹彻一杯揩泪酒,烟云何处是三京”。李纲是从无锡走出去的英雄,当我们来到惠山李忠定公祠,读到这方诗碑,缅怀李纲事迹,定能感受到他不屈的爱国精神,青山常在水长流,让我们记住他——李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