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游鼋渚 | 今日翘楚艳说长春花漪

鼋头渚栽植樱花始于20世纪30年代,这可能与园主杨翰西在1908年2月至6月赴日考察军政的背景相关。期间,他对日本樱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曾撰写过《鼋渚艺植录》一书,书中对樱花品种分类述之甚详:“樱花,盛于日本,种类极多。千重者,滋长较迟,艳丽不如海棠,而花开繁茂成球,别饶风致;单重者,数年即成大树,花时远望如雾,蔚为奇观,有先花后叶、先叶后花二类。”

1936年秋,杨翰西花甲寿庆,无锡纺织业同仁在鼋头渚充山西麓沿湖湾拦水所筑的围堤上建“长春桥”,桥堤上种植单瓣、先花后叶的大山樱良种——染井吉野和柳树,若干年后便形成了“长春花漪”的独特景观。长春樱堤的最终建成,使横云山庄北部景观产生了神奇的变化。即通过桥堤的分隔,规范了游人的视线,又将湖对面的小箕山、大箕山当做了鼋头渚的绝妙借景。而每到樱花盛开时节,那嫣红粉白、烂漫如锦的盛大花境,似云若雾,恍若仙境。人行桥上,一为清漪,一为波浪,动静对比,水趣隽永,更使画面中的人桥倒影与映照在绿波中的绰约花枝,融成一幅天然美景。

新中国成立后,这批樱花得到园林部门的精心养护,春日去鼋头渚赏樱,也逐渐成为无锡之旅的重要花事活动之一。

1988年,鼋头渚于南犊山北麓及鹿顶山西麓之间的山谷内开辟“中日樱花友谊林”,又于2010年拓展为“樱花谷”。至此,鼋头渚樱花种植面积达65万平方米,品种68种,计30000余株。

【打印此页】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