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湖湿地生物多样性

1985年尚湖退湖还田后,以尚湖主体水面为核心,建立了七个湖中洲、岛,分别有荷香洲、枫林洲、钓鱼岛、烟雨洲、桃花岛、鸣禽洲、湖滨公园、果树园等,以自然景观为主,植物造景为副,使人工景观溶于自然之中,荷香洲属于景观核心区。其中有两个以池杉为主体的人工湿地林、沿湖堤岸人工林和以狐尾藻-苦草-眼子菜等为主体的沼泽湿地。成为越冬鸟类主要的栖息地。


湿地主要植被

尚湖湿地在退田还湖后,以尚湖主体水面为核心的洲、岛建立了景观核心区,以人工林为主体,以池杉、水松、水杉、柳树、玉兰、香樟、枫树等为主。洲、岛沼泽湿地有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组成,主要有荷花、芦苇、莲子草、睡莲、菱、萍蓬草、苦草、菹草、眼子菜、狐尾藻等。

湖堤岸主要是以水杉、柳树、香樟等组成的人工林。堤岸灌丛主要有茅霉等组成,底被主要是一些优势杂草,湖围有一些芦苇及禾草。

湖堤外围大都被排干水,建成农田,种植水稻、小麦和蔬菜,部分建成鱼塘,有少量人工林和果树林,以柳树、桃、枣、葡萄等为主。沿堤岸周围有一些芦苇-禾草及水生植物组成的沼泽湿地,主要植物有满江红、槐叶苹、苦草、菹草、野茭白、芦苇、眼子菜、狐尾藻、金鱼藻、菱和芡实等。


主要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种类:

1.png

满江红( Azolla imbricata (Roxb.) Nakai)

满江红是漂浮于水面的蕨类植物。根状茎横走,二歧分枝,长出大量叶片。秋后叶色变红,形成大片水面被染红的景观,十分壮观,故名满江红。满江红与蓝藻共生,有固氮的作用,生长繁殖快,是很好的稻田绿肥,也是家畜饲料,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2.png

槐叶苹(Salvinia natans (Linn.) All.)

槐叶苹也是漂浮水生植物,且喜生于流动的浅水池塘和水沟中。槐叶苹的叶三枚轮生,其中二枚浮水面形成羽状排列,好似槐树叶。然而当你翻开背面,发现有一粒粒的孢子囊时,就可判断它是低等的蕨类植物。槐叶苹可作饲料或田间绿肥。

3.png

芡(Euryale ferox salisb.ex koenig et Sims.)

睡莲科,大型水生植物。叶花漂浮水面;叶有沉水和浮水两种,浮水叶大型,径可达1.3米,叶面具刺;花紫红色,花后结浆果,具黑色种子。种子含淀粉,食用或酿酒。药用为滋补强壮剂。

4.png

野菱(Trapa incisa Sieb. Et Zucc.)

一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具两种类型,除普通的吸收根,尚有含叶绿素沉于水中的同化根,根丝状细裂。叶漂浮水面集生于茎端,叶柄具纺锤形气囊,以利漂浮。所有这些性状都是对水生适应的结果。

野菱属菱科,本科植物果实都含淀粉,供食用。野菱果小也有利用价值。

5.png

四角菱(Trapa quadrispinosa Roxb.)

菱科,著名水生栽培植物。图中可见含叶绿素的同化根以及叶柄中部的气囊。与野菱相似都属于漂浮水生植物。种子含淀粉,果肉鲜嫩,可食用。

6.png

杏菜(Nymphoides peltata (Gmel.) O. ktze.)

龙胆科多年生草本。茎沉于水中,在泥中有横走茎;叶漂浮于水;花挺出水面。常生长于池塘、湖边或缓流的小沟中。杏菜全草入药,主治诸疮肿痛及热淋等症。

7.png

大漂(Pistia stratiotes Linn.)

天南星科,多年生和一年生草本。具匍匐茎;叶莲座状簇生,无柄,漂浮水上;肉穗花序,佛焰苞白色。分布于长江以南诸省。生水塘或人工栽培作饲料。亦可栽培供观赏,香港植物园已见引种。

8.png

浮萍(Lemna minor Linn.)

浮萍科,草本植物。叶状体宽卵形,椭圆形,长2-5毫米,宽2-4毫米,下面有根1条。池塘、湖泊、稻田常见。全国广布种。本植物生长极快,作家禽饲料或绿肥。全草入药,有发汗、利水、消肿之功效。

9.png

水车前(Ottelia alismoides (Linn.) Pers.)

水鱉科,多年生草本。沉水植物,仅花挺出水面。叶基生,膜质,卵形;花单生,花被片3枚,白色,染淡粉色;果长椭圆形。全国各地广为分布。常生于浅水池塘,水沟。本植物嫩叶、花葶可食,全草可作饲料。

10.png

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 cv. "Fenginye")

睡莲科,多年生草本。有地下横走根茎,叶与花均挺出水面,属挺水水生植物。为了适应水生环境,地下茎与叶柄均具孔道,以便空气流通,有利在水中呼吸。根茎肥厚即藕,种子即莲子,花即荷花,是著名食用、药用兼观赏植物,经济价值极高。荷花为中国十大名花之一,栽培品种极多,分碗莲、缸莲和池莲。图中"粉千叶"为重瓣花观赏品种。

11.png

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 Linn.)

千屈菜科多年生草本。茎多分枝,直立;叶对生,披针形;花序直立,夏日开紫红色花,常生于溪边、湖边,有观赏价值,常见栽培。全草药用,治肠炎、痢疾、便血,外用于外伤出血。

 12.png

水葱(Scirpus tabernaemontani Gmel.)

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茎匍匐,杆高1-2米;叶线形,具鞘;聚伞花序,杆的延长为苞,小穗单生或2-3个簇生于枝顶。全国广为分布。生浅水池塘。本植物秆可作纺织材料,或造纸原料。茎入药,有清凉利尿之功效。特殊的株形已备受园艺家的重视,常见栽培供观赏。

13.png

红睡莲(Nymphaea rubra Roxb.)

著名水生观赏植物。根茎埋于水下泥中,叶花漂浮水面,花红色。花全日开放,昼开夜合,故名睡莲。原产印度,现已广为种植。

14.png

白睡莲(Nymphaea alba Linn.)

睡莲科 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沉于水下匍匐的根状茎,叶与花漂浮水面,适宜在水中生长。花白色为著名水生观赏植物。分布于山东、河北、陕西等省。现也广为种植。

15.png

黄睡莲(Nymphaea mexicana Zucc.)

著名水生观赏植物。叶与花漂浮水面,花淡黄色,中午至下午4时开放。原产墨西哥,现已广为种植。

16.png

雪白睡莲(Nymphaea lotus Linn. var. Dentata (Schum. et Thonn.) Nichols.)

常见水生观赏植物。叶浮水,花可伸出水面,白色。华南地区常见栽培。

17.png

柔毛齿叶睡莲(Nymphaea lotus Linn. var. pubescens (Willd.) Hook. f.)

常见水生观赏植物。叶浮水,花可伸出水面,粉红色。华南地区常见栽培。

18.png

苹(Marsilea quadrifolia Linn.)

苹是沼生蕨类植物,具有细长的地下根茎,叶具长柄,因而适宜在沼地或浅水中生长。繁殖能力强,入农田成为稻田杂草。在长江以南广为分布。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安神。

19.png

水花生(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 (Mart.) Griseb.)

苋科 沼生多年生草本植物。具匍匐茎,叶对生,茎节发出大量根系,适宜在沼泽土中生长,繁殖极快。可作猪饲料。栽培、或野生。全草入药,有清热利水,凉血解毒之功效。

20.png

萍蓬草(Nuphar pumilum (Hoffm.) DC.)

睡莲科,水生植物。叶两型,分沉水叶与浮水叶。浮水叶全缘,绿色近革质;沉水叶膜质。花黄色漂浮水面。分布于华东、华南、东北。野生于池塘、湖边沼泽地,也可栽培供观赏。

21.png

黄菖蒲(Iris pseudacorus Linn.)

鸢尾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状,斜伸;基生叶剑形,茎生叶短而窄;数枚花生茎顶,花黄色。原产欧洲,常作花卉栽培于水池边。

22.png

三白草(Saururus chinensis (Lour.) Baill.)

三白草是多年生草本,具粗壮白色根状茎,节上生不定根,以此适应在沼泽泥土中生长。因靠近花序的叶常呈白色,花斑状,故有三白草之名,亦具有一定观赏价值。
  三白草全草入药,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主治尿路感染,尿道结石,肾炎水肿和支气管炎等症。

23.png

石龙芮(Ranunculus sceleratus Linn.)

毛茛科,一年生沼生草本植物。生于水边湿地,茎中空,具发达的须根,以适应水湿地的生长。全草含白头翁素,有毒。药用可治淋巴结核,疮毒和毒蛇咬伤等症。

24.png

华凤仙(Impatiens chinensis Linn.)

凤仙花科,沼泽地野生草本植物。茎分直立茎和水下横走茎,横走茎节膨大,着生大量须根,这些都是对沼泽地适应的表现。花单生或簇生于叶腋,美丽,可引作观赏植物。

25.png

柳叶菜(Epilobium hirsutum Linn.)

柳叶菜科 多年生直立草本,高50-100厘米。常生于沟边、溪边沼泽地。 全国广为分布。根可入药,具消炎止痛,止血生肌,祛风除湿的功效。治急性结膜炎、牙痛、月经不调等症。

26.png

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 (Krock.) Philcox.)

玄参科,一年生草本。茎直立,为适应沼生环境,根系发达;叶对生长椭圆形;花小,粉红色。凡能形成潮湿沼泽生境的地区广为分布。

27.png

水苏(Stachys japonica Miq.)

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有地下横走根茎,茎四棱;叶对生,披针形;轮伞花序。分布于华东、华北和辽宁诸省,海拔230米以下水边湿地生长。根茎及全草入药,药性清热解毒,祛痰止咳。主治咽喉痛、扁桃体炎、百日咳、疔疮等症。

28.png

石龙尾(Limnophila sessiliflora (Vahl) Bl.)

玄参科,多年生草本。具匍匐茎,茎节生须根;叶两型,沉水叶细裂,挺水叶长椭圆形,羽状裂;花单生叶腋。浅水沼泽地生长。北起辽宁,南至两广,凡潮湿地区均有分布。

29.png

鳢肠(Eclipta prostrata (Linn.) Linn.)

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直立,具匍匐茎;叶对生,披针形;头状花序,腋生或顶生,花白色;瘦果黑色。全国广布种。常见于田梗,沟溪边湿地。全草药用,有收敛、止血、补肝肾之功效

30.png

黑三棱(Sparganium stoloniferum Hamilt.)

多年生植物。茎直立,高60-120厘米;叶线性,宽2-3厘米,长50-100厘米;花被片三枚,白色;聚花球果头状。浅水池塘,湖边生长。全国广布种。全植物为优良饲料。

31.png

谷精草(Eriocaulon buergerianum Koern.)

谷精草科植物。具大量须根,着生了水底泥中;叶基生,长6-20厘米;头状花序球形,径4-6毫米。分布于华东、华南、华中和西南诸省。全草入药,有疏风、明目、退翳之效。

32.png

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 (Burm. f.) Presl ex Kunth)

雨久花科植物。具水下横走匍匐茎,节上须根簇生,茎直立,斜升,高10-30厘米;叶具膨大鞘,叶柄长,叶身宽卵形;总状花序生枝顶或叶腋,花蓝色,花后花序下垂。生浅水池塘,沼泽地。分布于华东、华中、华南至西南诸省。全草入药,有清热解毒、止痛、止血之功效。


湿地主要鸟类

尚湖现记录到鸟类89种,其中国家级、省级保护种类15种,优势种主要是游禽、涉禽鸟类。丰富的饵料、良好的生态环境为鸟类栖息提供了较理想的条件。1985年退田还湖后随着生态环境的逐渐恢复,调查资料表明:鸟类种类、数量在逐步增多,由92年统计的62种增至04年的89种,白鹭、夜鹭、苍鹭、绿头鸭等在数量上已形成一定规模,夜鹭、白鹭的数量达上万只。夜鹭常年留居尚湖成为留鸟。   

在景区的能够观赏到常见的鸟类有1白鹭,2夜鹭,3池鹭,4牛背鹭,5黑水鸡,6䴙䴘,7戴胜,8喜鹊,9斑嘴鸭,10红头潜鸭。

1白鹭,鹭属共有13种鸟类,其中有大白鹭、中白鹭、白鹭(小白鹭)和雪鹭四种体羽皆是全白,世通称白鹭。大白鹭体型大,既无羽冠,也无胸饰羽,中白鹭体型中等,无羽冠但有胸饰羽;白鹭和雪鹭体型小,羽冠及胸的羽全有。

小白鹭:体态纤瘦,乳白色:夏羽的成鸟繁殖时枕部着生两条狭长而软的矛状羽,状若双辫;肩和胸着生蓑羽,冬羽时蓑羽常全部脱落,虹膜黄色;脸的裸露部分黄绿色,嘴黑色,嘴裂处及下嘴基部淡角黄色;胫与脚部黑色,趾呈角黄绿色。通常简称为白鹭。小白鹭场栖息于稻田、沼泽、池塘间,以及海岸浅滩的红树林里。常曲缩一脚于腹下,仅以一脚独立。白天觅食,好食小鱼、蛙、虾及昆虫等。繁殖期3~7月。繁殖时成群,常和其他鹭类在一起,雌雄均参加营巢,次年常到旧巢处重新修葺使用。卵蓝绿色,壳面滑。雌雄共同抱卵。卵23天出雏。

未标题-1.png

2夜鹭,是中型涉禽,体长46-60厘米。体较粗胖,颈较短;嘴尖细,微向下曲,黑色;胫裸出部分较少,脚和趾黄色;头顶至背黑绿色而具金属光泽;上体余部灰色;下体白色;枕部披有2-3枚长带状白色饰羽,下垂至背上,极为醒目。

栖息和活动于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的溪流、水塘、江河、沼泽和水田地上附近的大树、竹林,白天常隐蔽在沼泽、灌丛或林间,晨昏和夜间活动。

繁殖期4-7月,通常营巢于各种高大的树上。常成群在一起营群巢,也常与白鹭、池鹭、牛背鹭和苍鹭等其他鹭类一起成混合群营巢。群巢的数目少者一棵树上几个至十几个,多者数十个甚至上百个。雌雄亲鸟共同参与营巢。巢由枯枝和草茎构成,结构较为简单,呈盘状。大小为外径30-51cm,内径28-32cm,高12-15cm,深8-9cm,也有利用旧巢的习性。每窝产卵3-5枚,通常4枚。卵为卵圆形和椭圆形,蓝绿色,大小为41-48mm×31-37mm,平均44mm×35mm,重22-27g,平均24g。第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由雌雄亲鸟共同承担,以雌鸟为主,孵化期21-22天。雏鸟晚成性,刚孵出时身上被有白色稀疏的绒羽,由雌雄亲鸟共同抚育,经过30多天,雏鸟即能飞翔和离巢。

35.png

3池鹭,系典型涉禽类,体长约47厘米,翼白色、身体具褐色纵纹的鹭。繁殖羽:头及颈深栗色,胸紫酱色。冬季:站立时具褐色纵纹,飞行时体白而背部深褐。虹膜褐色;嘴黄色(冬季);腿及脚绿灰色。通常无声,争吵时发出低沉的呱呱叫声。栖息于稻田、池塘、沼泽、喜单只或3-5只结小群在水田或沼泽地中觅食,性不甚畏人。食性以鱼类、蛙、昆虫为主,幼雏与成鸟的食物成分相类似。繁殖期营巢于树上或竹林间,巢呈浅圆盘状,由树枝、杉木枯枝、竹枝、茶树枝及菝葜藤等组成,巢内无其他铺垫物。5月上、中旬产卵,每窝产卵3-6枚。

常单独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也集成多达数十只的大群在一起,性较大胆。以动物性食物为主,包括鱼、虾、螺、蛙、泥鳅、水生昆虫、蝗虫等,兼食少量植物性食物。常与夜鹭、白鹭、牛背鹭等一起组成巢群,在竹林、杉林等林木的顶处营巢。性不甚畏人。白昼或展昏活动。常站在水边或浅水中,用嘴飞快地攫食。通常无声,争吵时发出低沉的呱呱叫声。

36.png

4牛背鹭,是中型涉禽,飞行时头缩到背上,颈向下突出,像一个大的喉囊,身体呈驼背状;站立时亦像驼背,嘴和颈亦较短粗;体较肥胖,喙和颈较短粗。夏羽大都白色;头和颈橙黄色,前颈基部和背中央具羽枝分散成发状的橙黄色长形饰羽;前颈饰羽长达胸部,背部饰羽向后长达尾部,尾和其余体羽白色。冬羽通体全白色,个别头顶缀有黄色,无发丝状饰羽。

是唯一不食鱼而以昆虫为主食的鹭类,也捕食蜘蛛、黄鳝、蚂蟥和蛙等其他小动物。其与家畜,尤其是水牛形成了依附关系,常跟随在家畜后捕食被家畜从水草中惊飞的昆虫,也常在牛背上歇息,故名。繁殖期4-7月,营巢于树上或竹林上。常成群营群巢,也常与白鹭和夜鹭在一起营巢。每窝产卵4-9枚,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1-24天。牛背鹭部分留鸟,部分迁徙。中国长江以南繁殖的种群多数为留鸟。

37.png

5黑水鸡,中型涉禽,体长24-35厘米。嘴长度适中,鼻孔狭长;头具额甲,后缘圆钝;嘴和额甲色彩鲜艳。翅圆形,第2枚初级飞羽最长,或第2枚和第3枚初级飞羽等长,第1枚约与第5枚或第6枚等长。尾下覆羽白色。趾很长,中趾不连爪约与跗蹠等长。趾具狭窄的直缘膜或蹼。通体黑褐色,嘴黄色,嘴基与额甲红色,两胁具宽阔的白色纵纹,尾下覆羽两侧亦为白色,中间黑色,黑白分明,甚为醒目。脚黄绿色,脚上部有一鲜红色环带,亦甚醒目。游泳时身体露出水面较高,尾向上翘,露出尾后两团白斑很远即能看见。栖息于灌木丛,蒲草,苇丛,善潜水,多成对活动,以水草,小鱼虾,水生昆虫等为食。

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善游泳和潜水,频频游泳和潜水于临近芦苇和水草边的开阔深水面上,遇人立刻游进苇丛或草丛,或潜入水中到远处再浮出水面,能潜入水中较长时间和潜行达10米以上,能仅将鼻孔露出水面进行呼吸而将整个身体潜藏于水下。游泳时身体浮出水面很高,尾常常垂直竖起,并频频摆动。除非在危急情况下一般不起飞,特别是不做远距离飞行,飞行速度缓慢,也飞得不高,常常紧贴水面飞行,飞不多远又落入水面或水草丛中。

38.png

6䴙䴘,别名水葫芦。冬来春去,在水中快意的䴙䴘(音为pi ti,外形如鸭,嘴直而尖,又名“水葫芦”因体形短圆,在水上浮沉宛如葫芦而得名)。外形如鸭,而嘴却直而尖。平时栖息于水草丛生的湖泊。食物以小鱼、虾、昆虫等为主。性怯懦,常匿居草丛间,或成群在水上游荡,在芦苇丛中营巢。每年5月,䴙䴘开始繁殖。雄鸟和雌鸟从相识到交配有一段非常有趣的求偶舞蹈。水面上,两只相遇的䴙䴘,面对面低头展翅,然后抬头仰脖,拍动双翅,迅速向前。当互相快碰到时,又骤然停下改为后退。简直就是一场优美的芭蕾。通过舞蹈的互相比试和了解,如果赢得了对方的爱心,它们就衔着水草开始共同建造洞房。

䴙䴘的巢很特别,它不在固定地点,而是随波逐流,飘荡在水上。巢建好后,产4~5枚卵,双亲轮流孵化。遇有情况时,亲鸟跑得无影无踪。其实,在它离开时,它早已用水草和芦苇将巢盖严实了。经过20多天的孵化,幼鸟出壳。幼鸟属于早成鸟,刚出壳就跃入水中。

39.png

7戴胜,头顶具凤冠状羽冠;嘴形细长,栖息于山地、平原、森林、林缘、路边、河谷、农田、草地、村屯和果园等开阔地方,尤其以林缘耕地生境较为常见。以虫类为食,在树上的洞内做窝。性活泼,喜开阔潮湿地面,长长的嘴在地面翻动寻找食物。有警情时冠羽立起,起飞后松懈下来。每年5、6月份繁殖,选择天然树洞和啄木鸟凿空的蛀树孔里营巢产卵,有时也建窝在岩石缝隙、堤岸洼坑、断墙残垣的窟窿中。每窝产卵7-9枚。

40.png

8斑嘴鸭,属大型鸭类,体型大小和绿头鸭相似,体长50-64厘米,体重1千克左右。雌雄羽色相似。上嘴黑色,先端黄色,脚橙黄色,脸至上颈侧、眼先、眉纹、颏和喉均为淡黄白色,远处看起来呈白色,与深的体色呈明显反差。通常栖息于淡水湖畔,亦成群活动于江河、湖泊、水库、海湾和沿海滩涂盐场等水域。鸭脚趾间有蹼,但很少潜水,游泳时尾露出水面,善于在水中觅食、戏水和求偶交配。喜欢干净,常在水中和陆地上梳理羽毛精心打扮,睡觉或休息时互相

照看。以植物为主食,也吃无脊椎动物和甲壳动物。

每年3月初至3月中旬开始从中国南方越冬地北迁,3月末到达华北东北部,3月末4月初到达东北东部和北部,部分留在当地繁殖,部分继续北迁,迁徙高峰在4月初至4月中旬。秋季9月末10月初开始南迁,10月中下旬大批到达东北地区,11月初至11月末大批到达华北地区,部分留在东北和华北地区越冬,部分继续南迁。亦有部分斑嘴鸭在中国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和台湾地区终年留居,不迁徙,为留鸟。

主要吃植物性食物,常见的主要为水生植物的叶、嫩芽、茎、根和松藻、浮藻等水生藻类、草子和谷物种子。也吃昆虫、软体动物等动物性食物。

41.png

9红头潜鸭,体长42-49厘米,翼展72- 82厘米,体重700-1100克,寿命10年。雄鸭头顶呈红褐色,圆形,胸部和肩部黑色,其他部分大都为淡棕色,翼镜大部呈白色。雌体大都呈淡棕色,翼灰色,腹部灰白。幼年雄鸭下部羽色较深,与雌体颇相似。雄体覆羽与雌性同,但头和颈部的红色比较浅些。眼鲜红色或红棕色;喙蓝黑色;脚青灰色或铅灰色;蹼关节和爪黑色。很少鸣叫,为深水鸟类,善于收拢翅膀潜水。杂食性,主要以水生植物和鱼虾贝壳类为食。有很好的潜水技能,在沿海或较大的湖泊越冬。

红头潜鸭春季于3月中下旬开始往北方迁徙,4月初至4月中旬到达东北,秋季于10月初开始南迁,10月末至11月初到达南方越冬地。少数留在东北越冬。

常见于芦苇丛生和遮盖条件较好的开阔水面,越冬期间活动于开阔的湖泊、水库中。常结成10-30只的小群或与凤头潜鸭、琵嘴鸭等混群活动。常成群活动,特别是迁徙季节和冬季常集成大群。有时也和其他鸭类混群。白天多在开阔的水面活动和游泳,或一动不动的飘浮于水面上睡觉,有时也成群在岸边休息。性胆怯而机警。善于潜水。常通过潜水取食或逃离敌人。危急时也能从水面直接起飞。飞行迅速,但在地上行走较困难。

主要在深水地方通过潜水觅食,也常在岸边浅水处像其他鸭类一样,头朝下尾朝上扎入水中取食。食物主要为水藻、水生植物叶、茎、根和种子。有时也到岸上觅食青草和草籽。春夏季也觅食软体动物、甲壳类、水生昆虫、小鱼和虾等动物性食物。觅食多在富有水生植物或隐蔽条件较好的水面。常在黄昏和清晨觅食。中午多飘浮在开阔的水面休息或睡觉。

42.png

【打印此页】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