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吴中东山镇碧螺村西坞153号

一部《我在故宫修文物》,曾火遍大江南北,云淡风轻的高手躲在历史背后,他们的匠人精神内核却燃爆了!


吴中文物古迹众多,人们因此而感叹千年的斗转星移,窥见于历史的纤毫毕现。我国以“不改变原状”“最小干预”等文物保护修复原则,展现了对文物“敬重与珍惜”的态度


东山景区-紫金庵

位于苏州吴中的紫金庵景区,2024年4月1日闭园以来,受到不少游客的关心,这里到底发生了啥?原是“神秘”的文物修复工作正在进行中。

紫金庵始建于南朝梁陈时期,位于洞庭东山西卯坞内,距今已逾1400年,世人称“天下罗汉两堂半”,这里的罗汉殿便占一堂,相传出自南宋雕塑名手雷潮夫妇之手。

经盖如纱、慧眼如炬、华盖如云,是紫金庵“三宝”,罗汉像上方还塑有“四大天王”和“二十诸天”像,特别是殿中的释迦牟尼像慧目微敛,目似随人而动,是为“慧眼”。

罗汉殿的文物修复师们来自敦煌研究院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主要修复殿内塑像和壁画,本次文物主要病害包含污染、空鼓颜料层起甲、肢体断裂、破损等。

因塑像和壁画较多,过热过冷,或湿度过高都会影响修复,每尊塑像修复需耗时2到4周,整体工期预计18个月。

修复秉承“修旧如旧”原则,颜料自然褪色等不会再补,经除尘、修复起甲、结构断裂拼接,裂缝填充、空鼓灌浆等工艺步骤完成。

修复师表示文物修复就像医生做手术,所用工具也部分取材于医疗器械,经过细致入微、由里及表的“手术”,文物可在保持原本艺术形态基础上,以更好状态“延年益寿”。

相信通过他们的“温柔以待”,这些文物又将洗去仆仆风尘治,愈破碎“伤痛”,释放“精神超忽,呼之欲活”的魅力,重新矗立于观者面前。

回溯历史,古韵留痕,等紫金庵再次开园,记得来打卡哦~

【打印此页】 【纠错】